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>>就业指导>>阅读文章

当了太多年学生,刚工作,当心别陷入这些思维

发布人:管理员    发布时间:2016年03月23日    阅读次数:1847
    这里的“学生思维”是一种思维,并不仅仅指“学生身份具有的思维”。
一、取长补短
    “总分”衡量模式对学生认识发展影响不小。语数外…哪弱补哪,在“总分”决定输赢的形势下,更多学生被教导把非擅长科目从 60 分提高到 80,而少有人去把英语从 95 分提高到 98 分甚至 100 分,因为后者追求的卓越在学校衡量体系之下并不受欢迎。同样的努力,前者会得到更多的效益,不傻的人都看得出来,但这种“总分”性优秀是以最终同质化为代价的;所有“不傻”的人都会选择前者,所以竞争的最后大家都很优秀,又都很一样。
    《哈佛最受欢迎的营销课》提到一个例子,市场把“耗油量、安全度、舒适度”等指标作为 SUV 领域的通用标准后,Jeep、尼桑及其他竞争品牌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趋同——导致同质化;社会上“谁最受欢迎”竞赛,如竞选等,为了赢得比赛,每个人都尽量一样“友好、愉快、幽默”…….一旦每个人都按照指标去变得一样“幽默”一样“友好”——还是同质化得“优秀”,就不会在有人脱颖而出。
    陷入指标衡量之中,取长补短的思维就会让我们无法容忍“弱点”,你很少有强大的意志去做相反的事情——增强你的优势,拉开你与竞争者的距离。(在弱点过得去的情况下) 
二、单一性思维
    “我怎么面对那些各方面都优秀的人?”,知乎上不乏这样的问题,很多人生怕自己哪方面不如人而产生自卑,这是一种忽略了社会复杂性的单一思维。社会是复杂的,可能一个姑娘获得成功并不是因为她具有一身的马甲线,而可能只是因为她是个姑娘或者是一个漂亮姑娘。不要看到别人练出了马甲线就担心这个世界是别人了,于是赶紧丢下自己的事加入马甲线训练队伍,也许你去搞定她男朋友,这个世界还是你的…… 
三、缺乏合作思维
    我不是说没有,但多少是缺乏的,需要强化。从小到大,学习都是自个的事情,大家已经习惯这种自力更生模式。偶有锻炼合作的机会也仅限于一些考试“作弊”行为……多数学生是少有体验这种“合作训练”的。面对这种十几年的思维潜在固化,企业和商业培训学校空喊的“加强合作”的口号是很可以理解的,虽然好像没什么用….不过,如果是自己主动意识到这个问题,和自己有意识死磕,知道什么时候该从容与人合作,主动索求帮助,对自己应该是有帮助的。 
四、不分场合的学习思维
    社会提倡终身学习,也是自身跟上时代发展所必需,但我们要注意场合。我记得某个 HR 骂过一个实习生:上班时间是你产出的时间,不是你积累的时间,你上学的时候干什么了?公司不为你的个人成长和学习买单…… 
    刚进公司的菜鸟有急切的学习动机,满脸写着“我要抓住任何机会提高自己”,这架势蛮吓人——想获得成长是自己的事情,你牺牲上班时间明目张胆的行使你的学习行为是不合乎契约精神,除非公司允许你可以把上班时间用于个人提高(有些公司的成长与个人成长是互利共生的关系)。 
五、排他性思维
    学校考试无数次“排名次”运动,学生间竞争多于合作……脱离学校后,曾经体制下养成的排他思维会有意无意的渗入生活方方面面,可能它影响你,你却鲜有察觉。竞争意识在工作中有用,但若把这种排他思维渗透到生活中,那就会令人很不舒服。 
六、等待答题惯性
    多年如山的试卷反馈,我们回答几万个设计好的题目,但现实并不处处给你提供考卷,设计问题,让你回答,这相对缺失的是我们提问题的能力。工作和生活里,很多问题是隐性的,你不发现、不提问,就只能被动等待问题出现——糟糕的是,可能最终问题呈现了,但不是来让你“解决”的,而是来宣告你“失败”而已,你连处理的机会都没有。 
七、重选
    社会不像考卷选择题,很多事情做错了是可以重新尝试的、重新选择的。对象不合适可以换,抱着”不选则已,从一而终“的选择题思维……大概要被相亲;很多人纠结毕业后去大城市好还是回小城市,仿佛选错了去处就会困死终身。可是你没发现吗,一到社会,城市不合适了可以换,没有必要在毕业前夕过于痛苦。
    经历无数次“一分定排名”的反馈实验,我们这些小白鼠还是极害怕选错一个选项,虽然我们不断在内心纠正,但要走到“坦然”,还需要一个不断与自我较真的漫长过程。 
八、没多层次沟通思维
    普通学生平时交流最多的是同班同级的人,思维、认识状态相近,交流并不需要太多理解成本,不能理解与不同职业、阶级、背景的社会老鸟交流的难。就是你大一级的学长、学姐,在心态和心理上也与你也有了层次性不同。学生时代不应过分看重人脉,但相对不可以缺少的是跨层次性沟通。交流不局限于同级,这对学会同理心,融入社会是有好处的。


上一篇      下一篇